延安市教育局2015年部门决算说明
一、基本职能
(一)贯彻执行中、省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拟定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规定、办法,并监督实施。
(二)编制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综合管理全市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高等教育、中等教育、特殊教育、现代化教育、幼儿教育等工作;指导协调各县区教育工作。
(四)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市中小学、职业中学的招生计划。
(五)监督指导全市高等教育、中等教育、成人教育、自学、研究生等各类招生考试及普通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六)归口负责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七)协调、指导全市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
(八)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和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方针、政策,负责普通话指导推广和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九)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及国防教育工作。
(十)统筹管理本部门教育经费,教育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全市各类教育附加费,监督全市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负责全市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和工程项目稽查工作;实施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十一)负责全市民办教育的综合管理工作,规范民办教育办学秩序。
(十二)负责全市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和中小学生营养健康实施工作。
(十三)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决算单位构成
市教育局管理的单位共14个,如下:
延安市教育局机关、延安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与市教育局机关为1个会计核算单位)、延安市考试管理中心、延安市教育工会、延安市教育基金办公室(与市教育局机关为1个会计核算单位)、延安市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指导站(与市教育局机关为1个会计核算单位)、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陕西延安中学、延安市实验中学、延安市第一中学、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延安分校、延安实验小学、延安枣园小学、延安市聋哑学校。
三、年度主要工作
近年来,全市教育工作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和《延安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围绕公平、质量、改革三大主题,以问题为导向,以机制创新为重点,着力破解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难题,重点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促进教育公平
1.推进城乡办学条件均等化。2012年以来,按照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市教育局制定了《延安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和《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学校建设规划》,重点抓好全市13个市县城区、35个重点镇、10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的学校、幼儿园建设。结合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薄工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教育建设项目,全面加快了城乡学校建设和提升改造。十二五期间,全市已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58所,建设面积98.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8.9亿元。同时,全面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市、县区教育信息平台,完成市城域网的互联互通,实现了“校校通”光纤连接,“班班通”达到70%,市级“人人通”学习空间全面展开,城乡学校均可同步共享优资优课,校际差距逐渐缩小。
2.推进城区教育资源均等化。从2013年开始,市政府启动实施了延安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延安城区小学幼儿园建设发展的意见》、《延安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延安城区小学幼儿园新增布点方案》、《延安城区教育资源整合与质量提升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全方位构建了推动城区教育发展的布局规划、制度体系和政策框架,通过整合、改建、扩建的办法,盘活资源,扩大总量,全力破解城区教育发展瓶颈问题,将4所闲置中职学校并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改建新增小学2所、幼儿园2所,扩建幼儿园1所,改造完善了10个校际联盟校容校貌和功能设施,建立了21个联盟学校视频会议室及网上阅卷系统。新建延安新区学校3所,扩大了城区教育资源总量,缓解了城区入学压力,初步解决了城区学校入学难问题。
3.推进城乡师资水平均等化。不断加强和改进校长教师培训工作,每年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与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广泛开展高级研修培训,着力提升校长教师队伍素质。“十二五”期间,培养省级教学能手275人,建立省级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20个、学科带头人工作坊11个、名师工作室9个,确立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6人;培养市级教学能手446人、学科带头人60人。实施了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交流校长、教师763名,初步建立了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加快了城乡师资水平均等化进程。
4.推进城区学校管理学区化。根据市政府安排,2013年按照“大小搭配、强弱联合、教师交流、管理同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思路,把延安城区17所公办小学划分为六大学区,组建六个校际联盟,配套出台了《校际联盟工作管理办法》、《校际联盟工作考评办法》等政策文件,实行教育教学工作“五同步”和资源共享“九统一”,以强带弱,共同发展。2014年秋季,我们又按照“强弱搭配、结对帮扶、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延安中学、延安市实验中学等优质学校为龙头,采取强校托管弱校的紧密型联盟和合作结对的松散型联盟等模式,在城区16所中学中组建初中和高中各3个校际联盟,统一管理、捆绑招生,提升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三年来,城区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盘活,联盟学区内薄弱学校呈现出新的生机,起始年级招生情况明显好转,择校热现象有所缓解。宝塔区被确定为全省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示范区。
5.推进教育结构合理化。按照学前教育抓普及,义务教育促均衡,高中教育提质量,民办教育上水平的思路,全面促进了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是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了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全市11个县(区)公办园达到“每乡一园”,强化管理和指导,实现了学前教育“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目标;二是落实了义务教育“以县为主”政府责任,建立了“市级统筹、分级管理、分工负责、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全市加快城乡标准化学校建设,整合城区教育资源,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强化提高教育质量措施,实施重点工作督查考核,从建设、管理、教学、招生、考核等方面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公平、有质量发展;三是加强了高中学校骨干体系建设与管理,实施了高中质量提升工程和一、二期高中学校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学习延安中学、宜川中学办学经验,提升了高中教育质量;四是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支持、监管和考核力度,逐步规范了办学行为,提高了办学水平;五是出台了特殊教育提升工作方案,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6000元/年,推动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一是深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多年来,我市坚持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和“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基本思想,按照“固基本、补缺失、抓细小、重实践”的思路,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重视德育队伍建设,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强调德育工作的低重心思想和实践性原则,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利用延安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优势,丰富德育实践活动载体,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开展了一系列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增强了全市中小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小小讲解员”“红色远足”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成为延安德育工作特色品牌。二是扎实开展体卫艺训练、体验、展示活动。积极改进学校体、音、美工作,大力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校园足球、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每年以县区、学校为单位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了全市首届中小学生足球联赛活动,努力让每一名学生培养1-2项体育爱好、掌握1-2门艺术,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志丹县校园足球闻名全国,安塞县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成为优秀文化教育靓丽名片。三是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多数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地方课程,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广泛开展安全、心理健康、卫生保健知识等教育;采取多种措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大力改进学校食堂供餐模式,提高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水平,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2.全面改革教学方法。2010年11月,我市在宜川召开了全市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现场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学改革工作。各中小学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模式等一系列的优选与创新,积极倡导启发式、合作式、研究式教学,探索正确处理好教与学互动关系的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011年省教育厅在宜川中学召开了全省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现场会,推广宜川中学教改经验。2014年全市开展了学习推广延安中学、宜川中学办学经验活动,进一步加大了学习推广本土先进经验、改革课堂教学的力度,通过现场学习观摩示范课展示、座谈交流等形式,学习“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办学理念,感受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发展模式,借鉴“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三环节导学式”自主课堂的成功经验。2015年12月,在黄龙县召开了全市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学习推广了黄龙县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这些活动的开展,带动了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3.全面强化学校管理。一是积极开展学校管理规范活动和教育教学改革视导活动。通过检查、指导、示范相结合的方式,重点针对学校管理、课程改革、高效课堂、学生发展、办学特色及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点对点指导,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二是创新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在延安城区学校实行大学区制管理的基础上,各县城区也都因地制宜推广了大学区管理模式,建立了中小学校际联盟,统一管理,同步运行,带活了一批薄弱学校。新区3所学校与北京实验二小、北京师范大学开展了联合办学。延安中学等5所高中对外与江苏无锡市5所高中学校建立结对关系,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对内分别与县区高中学校建立“一对多”合作关系,开展了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教育科研、教师成长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三是加强了中小学质量评价考核。制定了提高中学教育质量的十条措施,不断完善中学教育质量考评办法,加强了质量评价考核,分别从县(区)教育局和高中学校两个层面考核中学教学质量情况和较上年提升情况,推动全市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2015年,全市高考本科各批次上线率较上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一本上线率18.46%,比上年提高了3.14%;二本上线率33.78%,比上年提高了1.19%,三本上线率68.41%,比上年提高了1.92%;高职(专科)上线率98.22%,比上年提高了7.63%。
(三)积极实施教育改革
1.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改革。一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2001年以来,全市中小学推行了校长聘任制、教师聘用制、结构工资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的“四制”改革,十几年来一直在坚持实施,不断完善和深化。二是推进学校办学体制改革。2013年到2015年三年时间,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延安中学校中校问题和市实验中学、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的国有民办改公办体制问题;三是开展学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问题导向机制,推行了管办评分离改革,通过省教育督导学会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教育教学视导,连续三年深入学校查问题,促发展;建立共享互利机制,推行了城区中小学校际联盟管理运行模式和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合作办学,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建立效益激励机制,强化评价考核,制定提高中学教育质量的十条措施,开展县区教育重点工作年度考核和中小学校长履职情况及办学绩效考核工作,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整体发展。
2.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一是改革义务教育入学制度。2014年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实行科学划片、免试就近、有序入学、阳光招生,延安城区及各县区探索创新了一些非常好的做法和经验,使这项改革平稳顺利进行,极大地缓解了社会对择校的热度。二是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制度。2015年取消了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政策,将省级示范高中、标准化高中招生计划的50%定向分配到薄弱初中,从政策导向上扶持薄弱学校发展。三是落实高考综合改革政策措施。宣传和实施了高职教育分类考试招生、高等院校面向贫困地区专项招生政策;探索尝试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为落实省上即将出台的相关政策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和铺垫;宣传引导学校应对数学、英语两科高考由省上命题改为国家命题的变化,抓好考点英语听力考试条件保障,确保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妥有序实施。
3.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是积极探索开放办学。开展“大家访”活动,鼓励教师走出学校,走进家庭,了解学生成长背景和环境,形成家校共育格局;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鼓励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理解并支持学校改革与发展;积极协调开放社会资源,满足新课程改革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二是大力倡导特色办学。鼓励学校立足实际,针对不同生源特点,打造鲜明办学特色,尽力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三是全面落实规范办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遵循教育规律,消除急功近利思想,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努力使学校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
四、延安市教育局2015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2015年度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1.收入总计41021.54万元。包括:
(1)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24210.82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拨款6万元,为市级财政当年拨付的公共预算资金财政拨款。
(2)事业收入8923.37万元,为从事教育教学及社会服务过程中的收费项目。其中包括高中学杂费、住宿费、各类报名考试费等。
(3)附属单位上缴收入3696.98万元。
(4)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258.80万元。
(5)上年结转和结余3931.58万元,主要是事业收入结余 。
2.支出总计41021.54万元。包括:
(1)基本支出28727.69万元,主要是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其中:工资福利支出22519.24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6208.45万元。
(2)项目支出6088.36万元,主要包括房屋购建、办公设备、专用设备、基础设施建设等业务支出。
(3)结余分配808.25万元。
(4)年末结转和结余5397.25万元,主要是跨年度项目资金结余。
(二)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1.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2015年度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24502.4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2598.81万元,项目支出1903.60万元。既包括使用当年从市级财政取得的财政拨款发生的支出,也包括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发生的支出。
2.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2015年度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24502.41万元,按支出功能科目分,包括教育管理事务2507.03万元,普通教育20590.19万元,其中,小学教育3084.29万元、初中教育2789.30万元、高中教育10191.89万元、其他普通教育支出4524.71万元,职业教育61.17万元,广播电视教育737.08万元,特殊教育485.57万元,教育费附加安排的支出26.61万元。社会保障类支出94.76万元,其中就业补助41.96万元,残疾人事业52.80万元。按支出经济科目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13218.40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4249.43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5870.03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1164.55万元。
(三)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培训费支出情况。
2015年度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172.28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99.79万元,公务接待费4.45万元,会议费20.94万元,培训费47.10万元。2015年较2014年度三公”经费支出减少22%,减少主要原因为:一是2015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规范公务接待审批,对未经审批的不予接待,公务接待费较上年减少。 二是公务用车从2015年7月1日起进行了公车改革,行政单位车辆交回市车改办,局机关仅留用1辆应急用车,市直教育系统车辆费用较上年减少。
1、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99.79万元,包括车辆购置费0万元,购车附加费0万元,车辆运行维护费99.79万元。车辆运行维护费包括燃料费、维修费、停车费、通行费、保险费、审验费等项目。年末市直教育系统单位公用车辆保有量14辆,其中包括直属学校大型轿车5辆。
2、公务接待费4.45万元,接待批次103次,接待人数1835人。主要包括公务接待、业务活动接待、接待兄弟院校等发生的费用。
附件:1.2015年度部门决算公开附表
2. 2015年度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支决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