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龙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提高我市县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第6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着力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异,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一是激发队伍干事创业活力。落实落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21条措施》,2021年以来组织中小学校到陕西师范大学、延安大学等高校参加校园招聘会,引进硕士研究生、公费师范生515人。对于引进的教育人才,每人奖补2万元,连续奖补三年。实施“延安市定向就业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项目”,从今年起,采取单列志愿、提前批次录取、市财政承担学费和住宿费、毕业后定向县(市、区)任教的方式,依托延安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文理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连续三年每年为县(市、区)培养300名地方公费师范生。首批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全额完成,文史类平均分高一本线52分,理工类平均分高一本线67分,录取人员中高出一本控制线百分以上17人。二是提高教师队伍工资待遇水平。对学校所在地公务员普遍发放奖励性补贴时统筹考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高班主任和保教人员津贴标准,由同级财政按照平均每班每月不低于1500元的标准核定。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今年前三季度发放生活补助3359.29万元,受惠教师7034人。拓宽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对于引进的高层次及紧缺专业教育人才和取得省级教学能手及以上骨干称号的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今年122名硕士研究生和21名乡村教师享受政策获评一级教师职称,146名乡村教师和90名省级骨干教师享受政策获评高级教师职称。三是深化队伍管理改革。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实施全员师德考核,提醒和约束教师执教行为。严肃师德执纪监督,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重点纠治教师违规补课、体罚学生等违反职业行为准则的各类师德失范问题。用好用活“国培”“省培”“市培”等项目,先后组织学校党组织书记研修、骨干校长管理领导力能力提升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项能力提升培训、中小学德育管理干部培训等,培训教师4000余人次,提高业务素质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您对提高县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在队伍建设上持续用力,统筹施策。一是强化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校园长后备人才培训和分层分类全员培训。加强骨干体系建设,启动延安市“名校长 ”遴选培养工作,到“十四五”末,培养10名省级名校长、50名市级名校长、100名县级名校长。二是按照“国培引领示范,省培辐射带动,市培提升骨干,县培覆盖全员,校培全员研修”的思路,每年培训教师不少于10000人次,着力为教师名校访学、跟岗实践等创造条件。制定《延安市教师培育培养管理办法》,夯实县(市、区)骨干体系建设责任,引导学校有目的性、针对性培养骨干教师,到“十四五”末,县级及以上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占比分别达到5%、10%、25%。三是统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大教育人才补充力度。做好“延安市定向就业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项目”这一民生实事,强化校地协同配合,对接培养高校按照培养造就卓越教师、未来教育家的目标,制订符合延安教育实际需求的地方公费师范生教育培养方案,加强对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过程跟踪指导。四是抓好班主任和保教人员津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待遇政策落实。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增长长效联动机制,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开展好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切实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不必要干扰。五是以优质名校统揽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架构,组建30所城区学校研修共同体,实现教育教学工作“五同步”(同步教学管理、同步教师配备、同步课程资源、同步质量监测、同步评价激励)。采用“名校 新校”“名校 弱校”“名校 乡镇校”等模式,组建100所城乡学校联合体,借助162所城区学校的优势资源,带动158所乡镇学校发展。落实好义务教育“双减”要求,压减考试次数,清除重复性、惩罚性作业,科学安排学生作息时间表,充分保障学生睡眠时间。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支持和关心,答复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延安市教育局
2024年9月19日
(联系人:周海峰 联系电话:0911-70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