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全市名师培养力度的建议》(第6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21条措施》等政策文件,在制度建设、名师培养、待遇落实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工作成效
一是注重名师培养。深化“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建设,开展延安精神淬炼师魂活动,加大优秀教师表彰力度,树立“追赶超越”标杆。“十四五”以来,培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教育部名校长1名、陕西省骨干校园长8名、教书育人楷模2名、正高级教师14名、特级教师14名、省级骨干教师216名、优秀乡村教师210名。
二是强化示范引领。落实落细《延安市“名校 ”“名师 ”“名课 ”工程实施方案》,接续实施“振兴乡村教育—名师引领”送教送培活动,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2023年以来,组建“名师 ”发展共同体100个,累计参与教师1347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274人、市级骨干教师542人、县级骨干教师202人、非骨干教师329人;156名名师参加“振兴乡村教育—名师引领”活动,开展示范课354节,研讨讲座142次,参训教师5048名。
三是聚焦待遇落实。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21条措施》,积极推进职称改革,高标准实施班主任和保教人员津贴,实现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全覆盖”。2024年以来,122名硕士研究生和21名乡村教师享受政策获评一级教师职称,146名乡村教师和90名省级骨干教师享受政策获评高级教师职称;班主任和保教人员津贴由1000元提高至1500元,由学校考核发放;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2612.78万元,受益教师7035人。
四是树立用人导向。全面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重实干、重实绩、重能力为任用标准,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为原则,对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能担当”、关键时刻“顶得上”、攻坚克难“靠得住”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提拔任用,对教学管理能力突出,治校办学经验丰富的优秀干部,任用到关键岗位予以锻炼。
二、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教师终身从教意识淡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二是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发挥还不充分;三是骨干教师培育培养体系建设有待完善,教师职业发展意愿不足,缺乏职业规划。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教育家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实施全员师德考核,提醒和约束教师执教行为。组织开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等规范性文件的宣讲解读,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
二是突出典型示范引领。组织实施好省、市“弘扬教育家精神行动年”相关活动,结合庆祝第40个教师节,广泛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和延安教育高质量发展讲师团线上线下宣讲活动,激励广大教师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接续实施“名校 ”“名师 ”工程和“振兴乡村教育—名师引领”活动,充分发挥名校名师效应引领教师共同成长。
三是提升教书育人能力。按照“国培引领示范,省培辐射带动,市培提升骨干,县培覆盖全员,校培全员研修”的思路,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21条措施》,制定《延安市教师培育培养管理办法》,完善教师全过程全方位培育培养体系,夯实县(市、区)骨干体系建设责任,引导学校有目的性、针对性培养骨干教师。
延安市教育局
2024年9月19日
(联系人:安启瑜 联系电话:0911-70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