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职能
延安市现有中小学、幼儿园866所(公办569所、民办297所)。其中普通高中24所,职业中学12所,初中84所,小学236所,幼儿园504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小学教学点14个(不计校数)。有在校学生47万名,教职工4.28万名。有省级示范幼儿园53所、省级示范高中5所、省级示范中职学校1所、省级示范特教学校2所。
2022年,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优势、补短板、促公平、有创新、可持续,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全市教育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市委、市政府印发《新区高新区中小学幼儿园划转宝塔区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指导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市、县党委充分发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强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3所、省级示范职中1所。新区、高新区学校划转宝塔区管理工作稳妥推进。在宝塔城区组建教育集团8个,覆盖学生2.3万人。黄龙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验收。建立“名校 ”帮扶机制,覆盖学校173所。建成城乡“远程同步互动录播教室”124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2所,增加学位1.67万个。立项“县(市、区)教育局长年度项目”14个,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双减”工作强力推进。“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学校”等教育部6项监测指标占比均达到100%;全市320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惠及学生31万名。扎实推进“五项管理”,聚焦提质减负,强化教育教学研究,立项省级课题87项、市级规划课题392项、微型课题1095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大幅压减,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接续实施《延安市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深化“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为基层学校补充教师1062人;为脱贫县定向培养35名优秀师范生;推荐教育部名师培养对象1名;培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16名,陕西省领航校长、优秀校长9名;新建省级学科带头人工作坊20个、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10个;培养市级优秀校园长30名、骨干教师404名;培训教师1万人次以上。
民办教育规范发展。按照市域占比不超5%的总目标,印发实施方案;督促指导宝塔区、洛川县将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县域占比控制在9%以内,富县、延川县控制在5%以内,其他县(市、区)只减不增。截止年底,市域占比由14%降为4.5%。推进“公参民”学校整治,全市4所学校均已改制为公办学校。
惠民政策落地落实。控辍保学保持动态清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适龄子女就学有效保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政策,严格落实优质普通高中不低于招生计划50%的指标分配到初中政策,并向乡镇和农村薄弱初中倾斜。全市资助贫困家庭学生20.57万人次,实现应助尽助。大力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校354所,受益学生12.6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供餐实现全覆盖。
全市校园安全稳定。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学校线上线下教学秩序平稳有序,中考、高考和研究生考试应考尽考、顺利平安组考。创建省级“平安校园”6所、市级45所。全市中小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381人、专兼职保安2445人,中小学幼儿园一键式报警、视频监控覆盖率达100%。联合公安等部门常态化开展校园欺凌、校园周边治理,打造校园“百米安全带”。
立德树人成效明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小小讲解员”成为延安教育响亮名片;贺品源同学荣获2022年度“全国新时代好少年”(2018年以来全省共5名,延安有3名)。衡量高考重要指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中国教育报》头版以“老区释放教育发展新动能”为题报道我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践成效。《人民日报》以“用心办好教育 家长孩子满意”为题报道我市教育成果。
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公平和质量为主题,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统筹各类教育发展,砥砺奋进,努力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办高质量的教育、办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公地址
延安新区为民服务中心综合办公楼1号楼8楼81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