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官网入口/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决策预公开 / 正文

关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凯发官网入口

中共延安市委  延安市人民政府

关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强化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也是延安精神的诞生地、成熟地。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生活七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梁家河因此成为中国梦的发祥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弘扬延安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坚持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使延安精神不断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是新时代延安人,特别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的重大职责和历史使命。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育工作全过程。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全市教育系统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动员全市上下自觉从延安精神中汲取智慧、凝聚力量,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谱写延安转型发展、追赶超越新篇章。

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统领教育工作

(一)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1.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着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化舆论环境专项整治,加强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和新媒体等管理,加强学校社团、校友会管理,有效抵御“三股势力”向学校渗透,绝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

2.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各级党委和教育部门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改进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支持学校党组织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定贯彻执行。完善中小学党建工作标准,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党组织建设,健全民办学校党组织设置,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实施党建“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健全党员骨干教师“双培养”机制,强化党建带团建机制,认真做好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团员工作。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3.加强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全过程,纳入校长履职考评和教师绩效考核。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落实高校党委书记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名师支持计划。着力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广泛开展“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学习宣传,全面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二)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1.健全教育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进一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完善教育优先规划、超前规划、联动规划机制,制定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规划,要统筹考虑、优先安排教育,做到优先实施教育项目,优先保证教育投入,优先落实教育用地,优先解决教育问题。针对教育领域突出问题,创造条件,打破常规,着力破除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2.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牢固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坚持把教育作为战略性投入予以优先保障和重点投入,更加注重通过加强政策设计、制度设计、标准设计带动投入,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各级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低于4%,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和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切实管好用好财政教育经费,进一步调整优化投入结构,继续向困难区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向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倾斜,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由所有中小学生调整为省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3.加强督导评估和考核。以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优质均衡县评估认定和省级“双高双普”评估验收为抓手,强化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评估与考核,开展乡镇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与考核,压实县乡两级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坚持“督政”和“督学”两手抓,对教育政策法规落实情况和教育改革、教育项目、学校安全、大班额及生源外流等进行重点督导。完善县区教育工作年度考核办法,考核结果计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综合考核,所占分值比重不低于4%。

(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1.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是我市教育工作的既定方针,必须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推进。继续抓好“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课题研究,搞好顶层设计,培育示范典型,完善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理论体系和制度框架。坚持“面上引导、点上突破,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强化过程管理和实践运用,把延安精神办学育人贯穿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各个环节。实施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一校一品”工程,打造新模式、新路径、新载体,推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不断彰显特色、凸显成效。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党史、国史、中国革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快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学校德育体系,发挥延安“三大基地”优势,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延安精神教育。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强化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重视抓好家庭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推进梁家河“三观”教育,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强化生命教育、责任教育和励志教育,锤炼良好意志品格。

3.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制定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狠抓素质教育示范校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开齐开足体育课时,上好“两操”,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完善足球教学、训练和竞赛体系。建立学生体质监测档案,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重视和加强美育,严格执行音乐、美术课程、课时设置要求,落实美育教学设施器材配备标准,推进陕北民歌、剪纸、秧歌、腰鼓等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相关课程,建立南泥湾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好校内校外劳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着力解决“城镇挤、农村弱”问题。按照“以县为主、分级办学,满足需求、适度超前”的原则,分县区编制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严格落实城市开发区、新建居民小区配套建设小学、幼儿园的规定,合理调整或新增乡村学校和教学点,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满足学龄人口入学需求。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保障信息化、音体美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图书配备,设置必要的功能教室,2020年所有乡村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编制实施延安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明确市、区两级投资比例,加快实施延安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

2.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出台加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完善公办幼儿园机构设置,确保公办幼儿园有机构、能运转。调整新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加快解决幼儿园编制和教师短缺问题。城市开发区、新建居民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建成后,必须移交所在地县级教育部门管理。乡镇公办幼儿园或村级幼儿园可实行“公建民营”模式,与公办幼儿园享受同等政策。从2019年春季学期起,调整公办园保教费标准,实行民办园分类收费,普惠性民办园保教费实行政府限价,营利性民办园保教费实行市场调节。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市、县两级财政每年设立普惠性民办园专项奖补资金,由教育、财政部门进行考核奖补。到2020年,全市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达到85%以上。

3.着力促进教育公平。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划片招生政策,规范完善中小学招生入学制度。建立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加快实现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打破学校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构建集团内学校紧密型、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人财物和教育教学工作统一管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扎实做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合理安排孤儿、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入学,认真落实各类优抚对象的教育优待政策。对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统筹安排就近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服务。

4.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支持调动延安大学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高职院校。加强县区职业教育中心基础能力、骨干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推行现代学徒制度,开展各类职教培训,培养和输送各类技能型人才。坚持普通高中全市统一集中招生,合理划定普高招生最低控制分数线,逐年提高职高招生比例,2020年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四五”末全市职高、普高招生比例大致相当,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水平。

(五)坚持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

1.推进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教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做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坚决整治中小学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落实国家课后服务有关要求,科学合理确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和作业量,坚决纠正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严禁义务教育学校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快慢班,严禁将培训成绩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大力整治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坚持依法治教,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政校分开、管办评分离,以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建立依法按章程自主办学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扩大学校在资源配置、经费使用、考评管理等方面自主权,减少对学校不必要的检查评比,不能动辄让学校出人出场地办活动,不能向学校摊派与其无关的任务和费用。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中小学校长选聘制度、职级制度、任期交流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发展“互联网 教育”,建设智慧学校,提升办学水平。支持民办学校发展,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满足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

3.扩大教育开放交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实施“招才引智”和“名校引领”战略,学习借鉴教育发达地区先进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引进市域外优秀教育团体、教学团队和拔尖人才,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学校与市域外名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不断深化“苏陕”“粤陕”教育合作,加强与北京、西安和知名高校的教育合作交流,继续开展“延安—无锡”教育对口支援,广泛开展影子培训、挂职培训等交流培训。加强与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探索创办国际学校、国际班和双语学校,推进双语教育实验,促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创新。

(六)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1.创新规范教师队伍管理。实行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管理,乡村小规模学校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将农村学校富余教师编制合理补充到城区学校。县域内教师实行县管校聘,由县级教育部门统筹调配。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同工同酬。各县区要制定教师流动管理办法,在编制总额控制的前提下,打破学校界限,把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加大人才引进招聘力度,腾出足够编制,减少审批环节,每年专项招聘一批公费师范生和基础教育类研究生。扩大“特岗计划”规模,提高中、高级教师职称岗位设置比例,并向基层和农村学校倾斜。

2.加强教师教育和培养培训。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支持在延高校办好师范专业。全面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完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师个人信用档案,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出台教师失德处罚实施细则,探索师德不端教师退出机制。继续实施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分类建立市级教师培训基地,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档案。实施教育“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分级建立骨干教师体系。实施“名优教师”工程,每年评选一批市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加快实现幼儿园教师学历专业化,推动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大幅提升。

3.健全教师激励保障机制。将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优先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增加收入,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建立保障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和制度体系,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在教师原工资基础上,财政再增加教师工资总额的15%用于绩效考核。提高班主任津贴和幼儿园保教人员津贴。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有条件的县区可提高补助标准。加快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大力宣传教师先进典型,使尊师重教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三、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理论学习。各级各部门要把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系统学、深入学、跟进学,增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实践自觉,做到学懂弄通、准确把握、正确运用。要参悟透、领会准、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并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进一步增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组织领导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的教育方针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2.强化支持保障。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加大统筹规划、政策指导、推进改革、协调落实力度,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出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及配套文件,健全教育工作决策议事协调机制,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各县区、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熟悉关心教育工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重大事项要亲自部署协调、亲自督查把关。建立健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到学校调查研究、指导协调和解决问题制度化、常态化。

3.狠抓督促落实。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和执行全过程,敢于攻坚克难,勇于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健全责任分工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建立督查督导机制,把教育工作作为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奖惩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激励、奖励和预警、通报、约谈、问责。加强宣传引导,推广先进经验,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网站地图